跳到主要內容

我知道的台灣相聲

我第一次接觸的相聲,是小時候聽的錄音帶-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那時還小,也不知道什麼相聲劇不算相聲這種爭論,只覺得兩個人對話都很好笑 ,以為互相說笑就是相聲,那個時候還沒有單口、群口的概念,對相聲還真不是太明白,但卻從這部相聲劇開始找相聲來聽。


後來知道又一夜是系列作第三部,所以又回頭去找那一夜跟這一夜兩部相聲劇來聽,現在想來還真的跟蝙蝠俠三部曲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三部曲都是以華都西餐廳為情境,打造出台灣秀場時期脫口秀的意象以及相聲的特殊交流感。

那一夜是李國修跟李立群這兩位名演員實驗性質的作品,在當時未能躬逢其盛,但應該是引發了轟動,才有後來連續的作品。那一夜的原始影像因為泡水所以壞了,可能是因為這樣,後來李立群跟馮翊綱又重演了那一夜,可是加入了非常多新東西,尤其是第一段開場的脫口秀,可以說是非常精華,後來的段子也都有重新修飾演繹的痕跡,讓這個段子更加流暢。

那一夜的取材,來自民國各時期的社會,用倒述的方式,從當時經濟起飛的台灣,一段一段的倒退到清朝,當時還沒有意識到為何是如此,直到後來,看到有人說那一夜根本是個鬼故事,我才驚覺,很可能真是這樣,這也說明了為何兩個假扮相聲大師舜天嘯王地寶的主持人會一下子就會說相聲了,但假若如此,這個梗也埋得太深太深,以至於大家都看不出來啊!

那一夜我最喜歡的是防空記記性與忘性兩個段子

那一夜初演時還是戒嚴時期,所以對時事的批判諷刺還不是很顯明,後來的改良版才在開場補足這個缺點。這一夜的背景則是解嚴後兩岸開放,內容充滿兩岸不同文化差異的比較跟反諷,是我認為一夜三部曲中最精華的一集,段子幾乎是段段精彩,毫無冷場,加上李立群飾演的主持人嚴歸跟金士傑飾演的相聲大師徒弟白譚,演技都入木三分,尤其嚴歸的口技模仿各省口音之到位,真的是了不得,如果一場戲,劇本佔七分,而演員的演技占三分的話,那麼這齣戲幾乎可以說是滿分了!


這一夜最推薦的,是難民之旅語言的藝術以及四郎探母

表坊的戲特別著重衝突感,尤其是表坊經典暗戀桃花源,可以說是發揮到極致了,在又一夜,他們說相聲中,也運用了這個衝突,主持人龐門左道這次遇到的,不在是之前正宗相聲的傳承,而是以一個愛好相聲,但口音卻不甚合格的歷史老師吳慧,上台來跟他們搭檔,挾著前兩出的口碑以及巨大的腳色反差,在當年還真的是爆紅,甚至阿亮飾演的吳慧所演唱的Rap還出了專輯,真的是非常厲害!

雖然又一夜是當初我入門的相聲劇,但後來聽過前兩集之後,老實來說,氣勢已衰,初演舞台劇的阿亮演的吳慧其實已恰如其份,有達到該有的效果,但是趙自強跟馮翊綱所演的龐門左道,雖然也是一時之選,卻難以如前作一般,演員一語一笑之間就可牽動人心了。


又一夜中,我最喜歡的是孔子與七十三賢人複姓這兩段

雖然又一夜之後又有兩部相聲劇作品(最近的旅途中是第三部,我沒看過),但是我覺得劇情太重表達某些意涵,反而失去相聲核心搞笑元素,就不是很好看了。

相聲依人數來分,可以分為一個人的單口相聲、兩個人的對口相聲,以及多人的群口相聲,這一夜的後半,主持人鄭傳加入嚴歸白譚,變成群口相聲的形式,但群口相聲其實只是對口相聲的延伸,跟單口相聲一人獨撐大局就能搞笑真的是天差地遠,李立群在這一夜之後,在台灣怪譚中獨擔大樑,用單口形式的脫口秀,把觀眾逗得真樂,最困難的是,還有預錄電視,然後跟電視中的自己講對口相聲,把單口橋段做了淋漓盡致地的發揮。

台灣怪譚真的是經典

可能是受到那一夜的啟發,馮翊綱與宋少卿等人組成了相聲瓦舍,融合戲劇與相聲為一體,但早期大概還是以重新詮釋老段子為主,我還記得很久以前,我聽完我認為是瓦舍最經典段落的誰唬嚨我之後大為讚賞,跑去唱片行找瓦舍作品來聽,結果聽到快睡著,我只記得那張裡面有一個老段子叫做倭瓜鏢,但真的是很難笑。
誰唬嚨我應該是瓦舍最高傑作

瓦舍有些段子是從舊段子來的,但是也許是段子原產地的發音跟台灣的發音已經差很多了,我覺得有些語音方言的笑話已經不好笑了,可是還要硬講,真的是很要不得,像是瓦舍作品-張飛要出來了 別害怕裡面的一個段子黃鶴樓,要把黃鶴樓三氣周瑜帶水戰聽成黃窩頭三條鯽魚帶水飯,還真的是很困難,同樣的效果,那一夜裏頭李立群詮釋的梅花三弄,效果要好得多。

相聲說戲的效果很好

瓦舍在2000年之前的作品都還不錯,雖然狀元模擬考用悲劇結尾我覺得很古怪,但都保持一定水準,除了誰唬嚨我以外,我特別喜歡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前半段說戲的部分,像我這樣對中國傳統戲曲已經隔離的朋友來說,這一段真的是很容易讓大家對國劇獲得基本了解並且引起興趣的。


瓦舍其實很具實驗性質,只是後來的作品越來越走誇張路線,不知為何越來越難笑,劇本本身缺乏笑點,只能靠演員賣力硬撐,所以越來越多炒冷飯作品,尤其是拿過去好作品來延伸創作,比例很高,笑話似乎也愈來越低俗,髒話越來越髒,但真的有變成比較好笑嗎?我倒是不覺得。中間只有笑神來了誰知道有大陸常寶華客串,那種渾然天成的喜感頗令我驚艷,近期的就沒有再聽了。

常寶華的段子-我不在乎錢很驚豔


李立群跟李國修的那一夜 我們說相聲,本來是要來幫相聲文化寫祭文的,沒料到,反而激起相聲風潮,劉增鍇跟林文彬創立台北曲藝團,推出了包含相聲的許多傳統曲藝,但老實說,除了相聲可以依時代變化調整段子,雜耍在某些特定場合還有觀眾外,其他的曲藝終將隨著老觀眾的凋零而凋零。台北曲藝團常辦巡迴表演,有一次我就跑去蘆洲看表演,基本上主軸都是相聲,其他竹板快書等都只能夠作為穿插,當時在大悶鍋時,我看見劉增鍇在裏頭寂寥的打竹板,然後比不過小八的艷舞時,就已經知道曲藝的最終命運了,有苦工,沒觀眾,煞是寂寞。也難怪竹板王子最後竟然會染上毒癮了。


不過相聲部分的發展倒是有活水,前一陣子看了台北曲藝團的秋逗,雖然段子可能還不算很完美,但是效果已經很棒了,又是全新的段子,朱德剛的喜感,讓我直接聯想到瓦舍的宋少卿,我想,即便形式轉換,相聲應該還是能在這個時代繼續傳承下去吧!

台北曲藝團是很努力扎根的團體

有些不是相聲的作品,比相聲還要好笑,像是倪敏然遺作-大宅,門都沒有根本沒有相聲的型(雖然劇中有穿插一段對口相聲),但劇團卻叫101相聲劇團,完全不被名稱限制,而表坊的絕不付帳以及亂民全講,以笑點來說都是可以滿足各種條件的佳作,相聲的核心就是要好笑,如果要帶道理,也必須滿足好笑的條件,不然就是以客犯主了,如果相聲要以劇場的形式存在,絕對必須度過這些考驗,可這麼來說,相聲劇背了一個相聲的包袱,反而是不靈活了。
絕不付帳最好笑的片段
亂民全講的一個經典橋段-母語,一點都不輸某些相聲劇

李立群的中有一段話:

「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文化」這個東西會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文建會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也未必有用...


又一夜的吳慧曾說,華都西餐廳是台灣新相聲的發源地,這真的是沒錯的,在相聲三部曲之後,許多新相聲團順勢啟航,但是在不斷轉型之中,是能成功續命,還是終將掩沒,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註:文中人名都應該稱老師或者先生,但是為避免文章太過饒舌故略過,請自行腦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烏克麗麗WORD製譜研究

    因為社大烏克老師發的譜時常有錯,那天展示他用ILLUSTRATOR來製譜,才明白為何那麼容易出錯,實在是因為illustrator物件太多了。一張譜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歌詞、簡譜以及和絃,如果使用word編輯,那歌詞不會是問題,所以只要能解決簡譜與和弦,應該就可以很容易的用word製譜了。     拜請估狗大神,果然這些問題都可以處理:

090816中山樓

中山樓,是老蔣為了慶祝國父百歲冥誕而下令修建,不過很奇怪的,他選址的地方卻是陽明山的一處硫磺噴氣口。

義美牛奶糖新包裝

一直都蠻喜歡義美的東西,特別是霜淇淋與牛奶糖,所以趁著新年,也買一包牛奶糖來犒賞一下自己,牛奶糖換了新包裝,差點認不出來,袋子一大包,但是內容量卻好少,似乎不到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