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新履歷尚未回應,便想出門走走,沒有頭緒的搜尋公車站牌上的站名,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來剝皮寮。

新開幕的剝皮寮老街,比起台北周遭的各條老街,都還要有那種古早的氣息,又不致於商業化太重,而附近的店家都是一些老店,並沒有因為這裡的興起而抬高太多價格,比起三峽老街的長車程和高昂的飲食價格,這裡真的實惠許多。

之前因為艋舺拍戲沒開的幾間房子,現在也已經開放,原來這裡,就是艋舺這片子的拍攝場景,試圖重現的,好像是八零年代的中美日台混搭風格,除了電影,現在還真的很少見這樣子的風格了。

不過艋舺的這種劇情風格我沒有興趣,也沒有去看,大概是早期的江湖情義片吧,倒是這裡面展示的一些黑道武器還蠻有意思的,有不同規格的武士刀、沖管、掃刀等,其中這扁鑽最吸引我注意,小時候不知道是公民還是哪本課本裡頭就有提到這種武器,好像攜帶就會被抓還是幹嘛,可是古早的課本都缺乏插圖,講半天我也不知道扁鑽是啥,還以為是扁扁的鑽子之類的東西,原來是長這個樣子啊!真是大開眼界。

之前看一些片子,似乎日本人的印象中,台灣人都是穿花襯衫的熱帶居民的感覺,這真的是很奇妙的一種印象,但或許,以台灣的這種氣候特性,這種輕薄質感的衣服才是最適合的也說不定,與其穿一些西裝襯衫搞的自己熱呼呼再來開冷氣破壞生態,倒不如提倡適合氣候的衣衫,也許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

雖然只是外皮貼紙,但永豐銀行為了配合周遭的古蹟而企圖塑造的一種整體感的用心,還是令人覺得佩服。

到龍山寺旁的青草街喝了一杯苦茶,便來到龍山寺拜拜,雖然不是假日,但龍山寺人潮依舊不少,不少心理有所盼望祈求的人,依舊絡繹不絕的進廟膜拜。

但一樣是古剎,走到祖師廟,只覺得這裡蕭瑟寂寥,相隔幾百步,天差地遠。

祖師廟對面的人行道,可以接到青山宮。據說,這裡的青山王夜訪活動非常盛大,好像是台北三大廟會活動,只是我一直沒有機會來看就是了。看這裡頭配置,賞善罰惡、文判武判,似乎是城隍廟的配置,真是奇怪,難道青山王的神格跟城隍是一樣的嗎?

新開幕的剝皮寮老街,比起台北周遭的各條老街,都還要有那種古早的氣息,又不致於商業化太重,而附近的店家都是一些老店,並沒有因為這裡的興起而抬高太多價格,比起三峽老街的長車程和高昂的飲食價格,這裡真的實惠許多。

之前因為艋舺拍戲沒開的幾間房子,現在也已經開放,原來這裡,就是艋舺這片子的拍攝場景,試圖重現的,好像是八零年代的中美日台混搭風格,除了電影,現在還真的很少見這樣子的風格了。

不過艋舺的這種劇情風格我沒有興趣,也沒有去看,大概是早期的江湖情義片吧,倒是這裡面展示的一些黑道武器還蠻有意思的,有不同規格的武士刀、沖管、掃刀等,其中這扁鑽最吸引我注意,小時候不知道是公民還是哪本課本裡頭就有提到這種武器,好像攜帶就會被抓還是幹嘛,可是古早的課本都缺乏插圖,講半天我也不知道扁鑽是啥,還以為是扁扁的鑽子之類的東西,原來是長這個樣子啊!真是大開眼界。

之前看一些片子,似乎日本人的印象中,台灣人都是穿花襯衫的熱帶居民的感覺,這真的是很奇妙的一種印象,但或許,以台灣的這種氣候特性,這種輕薄質感的衣服才是最適合的也說不定,與其穿一些西裝襯衫搞的自己熱呼呼再來開冷氣破壞生態,倒不如提倡適合氣候的衣衫,也許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

雖然只是外皮貼紙,但永豐銀行為了配合周遭的古蹟而企圖塑造的一種整體感的用心,還是令人覺得佩服。

到龍山寺旁的青草街喝了一杯苦茶,便來到龍山寺拜拜,雖然不是假日,但龍山寺人潮依舊不少,不少心理有所盼望祈求的人,依舊絡繹不絕的進廟膜拜。

但一樣是古剎,走到祖師廟,只覺得這裡蕭瑟寂寥,相隔幾百步,天差地遠。

祖師廟對面的人行道,可以接到青山宮。據說,這裡的青山王夜訪活動非常盛大,好像是台北三大廟會活動,只是我一直沒有機會來看就是了。看這裡頭配置,賞善罰惡、文判武判,似乎是城隍廟的配置,真是奇怪,難道青山王的神格跟城隍是一樣的嗎?
留言
張貼留言